|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来自中国的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而总统做出决定的根据,正是这份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交的调查报告。  本期沙龙将从对ITC的调查报告的分析入手,并从背景、国内产业、进口激增、实质损害、因果关系和补救措施等方面详细论述调查报告及相关问题。    研讨主题一:既有事实是否构成“市场扰乱”  美国对外贸易法规定,只有当来自进口国的产品激增并对国内产业构成“市场扰乱”时才可以发动特保措施,而在认定市场扰乱时,进口激增、实质损害和因果关系等条件的满足便极为重要。如:究竟是美国轮胎生产商自己主动放弃了低端轮胎市场还是由于来自中国的轮胎挤压了美国轮胎而导致其对市场失去占有;这次申诉的发起者主要为美国钢铁工人协会,而各大生产商基本都保持沉默状态,是否表明国内产业根本就没有受到损害呢?  研讨主题二:采取关税措施的合理性  即使是来自中国的轮胎对美国市场造成了市场扰乱,为什么采取关税措施便是最合适的呢?而配额,以关税为等级的配额制为什么没有在此案中实施呢?这其间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研讨主题三:国内产业的对策  这是个长久不变的话题,却也是最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行业协会的无力,国内产业力量的分散,发起申诉的被动性等,我们又能从这次特保案中学到些什么?    请您关注第十六届国经学术沙龙。理论结合实际,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为大家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专业性的分析与思考提供支持。      本期沙龙主评议老师: 张丽英  史晓丽  参加老师:待定  本期沙龙执行人:李晓皓  主讲人:李喆 阎冠竹 胡楠 李晓皓    时间:2009年10月21日晚6:30-9:30  地点:学院路校区教学楼224(多媒体)  发布人:国际经济法研究所 88858cc永利官网教学科研办  |